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1
讀著《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為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回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為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在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時?;钴S著兩個人,一個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為自己,同時也能成為別人幸福的那種幸福;一個是健康、精力充沛、肉體的自我,它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為個人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兩者不斷做著殊死的較量,誰贏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為。一次斗爭,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但兩者的競爭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著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松快樂的肉體的自我,而是幾乎總是同他作對;相信別人,意味著無需處理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解決問題的原則總是不考慮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別人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贊揚。'這樣看來,相信自己比相信別人要難得多。精神的自我要戰勝肉體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兩難的選擇:目睹無視紅燈川流的人群,我在猶豫;看到窗外點點的垃圾,手握廢紙的我在猶豫;面對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猶豫……然而,這些本無需猶豫的猶豫,卻在剎那間被肉體的自我所操控。他說:'別人都這么干,何必太認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干,你又何必出這個風頭,讓人笑話呢。'他勝利了。不止一次的勝利了。讓我過后時而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不能憑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懼于他人的眼神,這眼神有時甚至是自己憑空想象的,可悲!或許平時表現得默默無聞,老實沉穩的我,在別人眼中能稱得上好人。但作為我,可從來不敢這么想,我只敢說,我不是壞人而已,離好人遠著呢!
聶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勝利后,他總要為自己定下一些行為準則,并決定要遵循到底;記日記,開始新生活,希望這種生活永遠不會改變--他對自己說,這叫做翻開新的一頁。然而,每一次他都被城市的誘惑所降伏,不知不覺地再次墮落,而且往往比以前顯得更深。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在一段墮落的生活中突然有所覺悟,認為不該一直這樣沉淪下去,一定要摒棄過去,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豪言壯語,信誓旦旦,何其壯觀!可到頭來,還是一如既往地墮落,不求上進。
惡劣的行為是沒有過,可是卻有過比惡劣行為更惡劣的東西,有過能產生所有惡劣東西的思想。惡劣的行為可以不再重犯,可以進行懺悔,而惡劣的思想卻只能不斷滋生惡劣的行為,一種惡劣的行為不過是在為其他惡劣行為蹚路;惡劣的思想卻有使人難以抑制的走上這條路。'我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才能將一個人帶上成功的一面。
聶赫留朵夫是幸運的。他在一次庭審上遇到了那個他曾深愛的姑娘--喀秋莎。她的出現震撼著他的心靈。在一次次痛苦的斗爭中,一個自由精神的人,一個真實的強大的永恒的精神的人,在聶赫留朵夫身上蘇醒了,他不能不相信他。無論他實際的樣子和希望的樣子之間的差距多大,對一個已經蘇醒的精神的人來說,一切都有可能。
聶赫留朵夫開始慢慢地復活了。以前他需要費盡心思,才能想出該做什么,而想出的事情總圍繞著他一個人--他自己;不過盡管生活的全部興趣當時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如今所有的這些事都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這些事情變得也具有吸引力,所以這些事情也就多得不可勝數,不僅如此,以前聶赫留朵夫班子及時的時候,往往總是感到煩惱和怨恨;現在辦別人的事,大多讓他感到愉快。
當然,為別人做事獲得的樂趣遠比之為自己要多得多,因為在這其中有密切的合作,真誠的鼓勵,贊賞的目光,成功的喜悅,分享的快樂,你的價值也在幫助他人時得到肯定,這是我們做一件事時獲得最大的滿足。
聶赫留朵夫為喀秋莎積極奔走。在奔走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勞苦農民、作威作福的獄吏,從低到高各級ZF部門各色的人物,都讓他對自己的國家,所處的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思索。他看到了人們永不休止地欺騙自己和相互欺騙,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他們猥瑣貪婪地玩弄著自己發明的那套一個人統治另一個人的把戲。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看到社會丑陋黑暗的一面。他將不再只以自己為中心,不再只為喀秋莎一人而奔走,他將為整個社會謀求一些未曾有的東西。這如小說最后說的:'從這一夜起,對聶赫留朵夫來說,一種全新的生活開始了,不僅僅因為他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還因為從這時起,他所遇到的一切對他來說已經具有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意義。'
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源于一次意外相見對他內心造成的震撼,能使他不斷反省自己,剖析自己,從而走上一條相反的人生之路。而我們的'復活'僅僅是缺少這樣一次意外嗎?不是,肯定不是,我們缺少的最重要的是敢于復活的勇氣和信念,沒有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不可能驅使我們與自身的惰性作長期的斗爭。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讓自己不斷地復活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2
復活?是哪種性質的復活,是生命,即肉體的復活!還是……?是精神,靈魂的復活!小說講的是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和農奴私生女卡秋莎·瑪絲洛娃這兩位曾經心靈純潔的青年,由于家庭背景,社會現實,個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潰爛,在這兩種對立思想的激烈斗爭下,“精神”復活了的這樣一個過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當時社會的代表,被人拋棄,失去親子之后被主人攆走。走出那個“家”后,正如書中所說:“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當作搖錢樹;凡是男人,從上了年紀的警察局長到監獄男看守,個個都把她看作玩樂的對象。對于任何人來說,除了尋歡作樂,除了肉體上的淫欲,世上其它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彼谶@樣的社會壓迫下,自暴自棄,吸煙喝酒,從中可看出,當時社會作風的糜爛,似乎當時的女人充當的角色就是玩物,階級分層是那么的明顯,低層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脆弱!
而作者開始塑造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還是當時官僚階級的代表之一,與女主人公成鮮明的對比。可是當他與卡秋莎在法庭上意外重逢后,埋藏在他心里最深處的那個純真的天使出來了,就這樣純真,善良與獸性般的思想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前者勝利了,對卡秋莎所做的事,他有濃厚的犯罪感,為了卡秋莎的案子,他四處奔波,不辭辛苦。為的就是贖罪。對此,我震撼了,在那樣的社會下,精神的復活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毅力啊!人沒有徹徹底底的,人的轉變就在一念之間,要么是萬丈深淵,要么是人生路的充實。他做到了,源于他心中本有的淳樸,善良。在他解決土地問題上,為贖罪所做的一切及他與政治犯交流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對沙皇專制制度的不滿。
看了這本小說,結合其背景,讓我覺得當時俄國的沙皇專制與我國的封建制度有幾分相似之處。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人變得冷酷無情,階級性強,面對他人悲慘的遭遇無動于衷,或是應該的?!稄突睢窌锼岬降睦为z里的許多人,都是被那些權勢的人隨便安個罪名,就要忍受身心的折磨,浪費光陰甚至是生命。在官場上,人人趨炎附勢,戴上極其虛偽的面具;而低層的窮苦人民只能更加貧苦,社會如此的不公平,又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反抗?沒有,大多數人只是默默地承受著他們認為他們應有的宿命,甚至失去性命也只能默認。其中,小說里提到的一個人克雷里卓夫----南方一個富有地主的兒子,讓我欽佩。他成績優異,本是一位科學家,偶然的他接觸了革命宣傳,目睹革命者受殘酷刑法,他因此參加了民意黨,四處奔波,被捕做牢后還患上了肺癆病。在生命即將結束,他不后悔,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是盡自己的一份力,毀滅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制度,他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熏陶,還有如此正義,明智,勇敢的行為!試問:在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
勇于向這種制度挑戰是勝利的!在這種制度下,精神復活了也是勝利的;在這種制度下,彼此發自內心的愛是難能可貴的,是“復活”的前提!只有愛才能感動人的心田,才能呼喚出 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純真與善良!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3
假期里,我們跟隨著老師的足跡,去尋找封面樸素平淡,隱藏在茫茫書海中的絕世名著,這不亞于大海淘寶,卻讓人時時刻刻等待驚喜降臨。而這一本《復活》就是我和爸爸辛辛苦苦“淘”到的。乍一看,書的封面有些許老舊,原本幽藍的背景上刻畫出一道道刺眼的白痕,厚厚的書頁已經泛黃。但這并沒有影響我對它的喜愛,抱著它,就像懷揣一件巨大的禮物,讓我十分興奮。
回到家,懷著喜悅的心情有些惶恐的緩緩翻開書,我立即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一串串優美的文字在腦海中回蕩。我貪婪地閱讀著,那感覺如久旱的甘露滋潤大地,如涼爽的塵封撫慰驕陽,如溫暖的柔光融化冰冷……書頁翻動的沙沙聲如蝴蝶展翅飛翔的余音,淡淡地回響在耳畔。我敬佩聶赫留朵夫的犧牲,悲憤瑪絲洛娃的冤屈,憎惡貴族草菅人命,同情百姓的遭遇……
一天,兩天,一個星期……我一個不停的讀著。最后,在合上書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是多么慶幸中國廢除了封建制度,而這樣的封建制度,又讓多少老百姓被迫受到壓榨,應不公平的政府而受到殘害。一家人被迫分離、在監獄過得生不如死、無辜受到不公正的評判……而貴族們卻坐享其成,享受老百姓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的勞動成果,干自認為正確的不公正評判……而本應應依法行使的官僚們卻嗜血成性、背信棄義、口蜜腹劍、麻木不仁、貪贓枉法,這樣腐敗的社會令人憎惡……哎,瑪絲洛娃就是其中的受害者,為了生存,也為了報復誘奸她的聶赫留朵夫,進了妓院,過起了渾渾噩噩、醉生夢死的生活,后來遭人誣陷,入了獄。在見了聶赫留朵夫之后,隱藏在心靈深處的善良也覺醒了。她積極幫助別人,最后為了不拖累聶赫留朵夫,她嫁給了政治犯西蒙松,讓我感覺到了她內心崇高的精神!
但可喜的是,貴族聶赫留朵夫意識到了貴族們的可怕,人性覺醒了,他不僅幫助他曾經誘奸過的姑娘卡秋莎(瑪絲洛娃),還為了贖罪與他結婚。而從此,他又理解了許多無辜犯人的悲慘經歷,并想方設法將他們無罪釋放。而從這些犯人中,他發現貴族最自以為是上等人,但他們是骯臟的,其生活,趣味是卑劣的,他終于意識到,真正的上的人是革命者勞動者。他放棄土地,不要仆人,離開闊綽的家,搬進公寓……在那一刻他純潔善良的一面覺醒了。
我覺得,這本書揭露了形形色色官僚與貴族的丑惡,也揭露了封建時期的腐敗,而書本最后“一個瘋瘋傻傻的老頭子”則借寓了作者托爾斯泰的心聲!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4
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奧。又卻讀懂了什么。精神的復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好處。
一個純真完美,以前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完美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于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能夠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能夠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但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應對他以前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為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來源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以前給予他多么大的傷害,他的靈魂背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證明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獲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眾人以為不可理喻的回應。他應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認為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正因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期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斔孤逋抟哺淖兞耍秊榱瞬贿B累涅赫留朵夫,理解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用心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以前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圣經的教訓,并且發此刻其中有他務必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5
這個星期我看完了《復活》這是之前給自己一個計劃,要多品名著。
今天晚上,在不知不覺中,我翻閱完最后一頁。是的,我看完了托爾斯泰著作的《復活》??尚睦锬涿畹馗械胶苁?。為什么那么快就完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思緒打亂,我連晚飯都放棄了!
看完后,我真的覺得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起碼我們不用擔心食不飽肚、衣不裹腹。想想自己現在總是可以吃到美味的面包,想想自己還在上學,想想自己和同學們總是抱怨生活的種種。不經意間會涌出:內疚與幸福的感想。是我們要求太多,所以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我們總是感到煩躁卻忽略了生活的多彩。
我每天都在笑,卻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為此而感到快樂。忙碌中,我漸漸地迷失了自己。每天我沒有認真思考我究竟在干什么。等到快要期末考試了,才發覺自己的學業荒廢了!該醒嘍!
不習慣于小說的結束。我喜歡男女主角。涅赫留多夫、卡秋莎。他們名字太別扭了,我至今還沒能記住。但是,我會在心里懷念他們,就像我一直佩服的簡愛一樣。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6
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一個純真美好,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于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汝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
但是,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他曾經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為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出處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他多么大的傷害,他的靈魂背負了沉重的罪惡感。
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見證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獲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眾人以為不可理喻的回應。他面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認為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因為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來是一個純潔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愛情的青年,貴族家庭把他養成了種.種壞毛病,貴族社會和沙俄軍界紙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風氣又使他墮落。促使他去損害馬斯洛娃。聶赫留朵夫本身對于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但最終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斔孤逋抟哺淖兞?,她為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感受篇7
復活讀書筆記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后“救助”終末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善與惡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間.此書給了我強烈的震撼,它讓我感受到了失去本性的可怕與人性的光輝,美好.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本性,發揚自己的善心,多做善事,使自己變得更加人性化,讓整個世界充滿愛!
近在看《復活》,還沒有看完。
我還是喜歡喝著咖啡寫東西,聽我愛的音樂,時而清醒,時而哭泣,把大-片大-片的文字輸出,再放在心靈以外的一個地方。我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再難過……
喜歡看《復活》中關于卡秋沙的心理描寫,喜歡看那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卻揭示著許多生命的本質。當我看到這些,唯一的感受就是平靜。因為我知道那些痛苦的折磨和世事的變遷到處都是,出生就仿佛是另一種方式的償還,在犯錯,之后再懺悔,如此循回。我們卻沒有選擇。那些劫難,只是我喜歡稱生命中絕望而悲傷的東西為劫難,仿佛是我們來到世上的必修課,我們沒有選擇的接受著安拉安排的一切。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一切的一切。
當我們還單純時,我們想象中的愛應該是最為純凈的,最為崇高的,最為永恒的,至少我是這么想的,而且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一樣這樣想。為了愛我們愿意付出一切,像卡秋莎一樣。如此一個簡單而淳樸的普通人,她沒有更多的知識,沒有受更多的教育,只是個女傭,只是有著嬌好的相貌和身段。這樣的一個角色更能深刻的體現人性。她從一個單純的女傭,為自己的第一次單純的愛情付出了許多,感情和身體,得到的是100盧比和無限的等待。之后,被趕出了主人家,孩子死了,她做了妓-女,被誣告,進了監獄。而那個男人呢?世間的一切仿佛是不合拍的旋律,一拍合不上,拍拍都合不上。當那個男人意識到自己的罪過時,一切已經不能回到從前。當看到卡秋莎的一句對那個男人的指責時,突然的一種驚醒的觸動讓我有些害怕。她說:當初你不但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在還要用我來拯救你的靈魂。是的,當我們真正對一個人好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只是為了拯救自己呢?當我們贖罪的同時,我們只不過換了一個更隱蔽的姿態繼續自私的活著。讀到這里,有種莫名的恐懼。
而往往事與愿違,是一種注定。所以現在的我不再去和生活討價還價,學著更多的去接受,之后溫柔的解決。就像現在每當我要發脾氣時,我都會和媽媽解釋清楚,然后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當我們想要怎樣,我們一定辦不到,人類的感情就是如此微妙。我無法用消極的詞語去形容它。因為我似乎跳出來一樣,什么都是可以那么清晰的辨別。我不是不再憂傷,不再難過,只是不怕,不很怕了。
不想要白天,只是害怕黑夜;不想要陪伴,只是害怕孤單;不想要真實,只是害怕欺騙;不想要現在,只是害怕它變為從前;不想要說話,只是害怕無聲的永遠;不想要哭泣,只是害怕眼淚濕潤臉頰……
愛是短暫的,瞬息之間的,在我們選擇它的同時我們要放棄永遠。
永遠是長久的,無止境的,在我們選擇它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