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
勞動,永遠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沒有勞動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就不會有嶄新的世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最新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明白出去之前、回來之后都要告訴爸爸媽媽一聲。
2.知道遇到危險時應聲呼救。
3.練習:媽媽,我出去玩了;媽媽,我回來了。
活動準備:
1.改編故事:不聽話的小雞。
2.根據故事內容制作PPT。
3.頭飾人手一個,雞媽媽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向客人老師問好。
2.引導幼兒邊看PPT邊聽故事。
一天,雞媽媽讓小雞在家門口吃蟲子,吃著吃著,小雞看到一只飛蟲從頭上飛過,它就跟著去追飛蟲了。飛蟲一會兒飛得高,一會兒飛得低,小雞只顧了追飛蟲,一直追到樹下。忽然從樹后面傳來老貓的叫聲,小雞嚇得趕緊往家逃,邊逃邊喊:"救命啊,救命啊,媽媽快來救我呀。"幼兒學習:聲呼救。
雞媽媽聽到小雞的喊叫,飛快地跑過來,救下了小雞。小雞說:"媽媽,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亂跑了。"雞媽媽說:"是啊,多危險啊,以后出去一定要告訴媽媽,這樣媽媽才放心。"
3.小結故事內容。
寶寶們,故事聽完了,你說小雞聽話嗎?
4.練習:媽媽,我出去玩了;媽媽,我回來了。
我們小雞要出去玩了,要跟雞媽媽怎么說:媽媽,我出去玩了。
現在我們玩好了,回到家我們要跟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
雞媽媽:寶寶們真乖。
5.結束活動:
今天,寶寶們表現得真棒。接下來雞媽媽要帶我們到草地上做游戲呢。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動作表演來區分音樂的ABC段。
2、學習用拖地、刷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現音樂。
3、嘗試合作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健身活動
白雪公主離開小矮人后非常想念他們,不知道他們現在生活的怎么樣,今天白雪公主想請我們她去森林里看望小矮人,你們愿意嗎?
播放(波浪舞)音樂,幼兒跟隨老師走進場,穿過森林走過小橋繞過草地,來到樹林小木屋(ppt展示森林小屋場景)。師生做敲門狀。可能小矮人們都去工作了,我們去房子里面休息一會兒吧!
2、分段練習,熟悉音樂(小矮人家里很亂)
(1)A段音樂,學習拖地板動作
師:小矮人家的地板臟了,我們來他們拖一下吧。老師發現在拖地板的時候動作不規范,這樣是拖不干凈的,拖地要這樣拖。
(2)B段音樂,學習刷馬桶的動作
師:看小矮人家的馬桶這么臟,還長滿了細菌。那我們要用什么刷馬桶?用馬桶刷,圍著馬桶四周刷。
(3)C段音樂,學習擦窗戶的動作
師:小矮人家的窗戶很臟了,我們來擦干凈吧,用什么擦玻璃呢?抹布還有雙面擦,用雙面擦貼上去擦玻璃。
進行三段音樂和拖地、刷馬桶、擦玻璃動作的相結合的游戲。
3、師:小矮人家里有個的落地窗一個人時沒法擦干凈的,必須要兩個人合作才能擦干凈的(啟發孩子們相互合作的精神)。
4、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經音樂和動作相結合進行的綜合游戲。
結束:結束音樂起,小矮人回家了,我們藏起來,給小矮人一個小驚喜吧。教育孩子做一個愛干凈,愛勞動的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音樂分成三段,讓幼兒在情境中熟悉三段音樂,并愿意用動作表現,注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鼓勵幼兒有創意地表現,教師及時給予應,強化幼兒行為。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合音樂表現動作,幼兒有不同表現方式也可以,整個活動中,幼兒都積極膽表現自己,能夠合著音樂表現自己的理解。通過三段音樂讓幼兒表現出簡單動作,并通過讓幼兒小矮人打掃房間這個情境中,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表現欲望。
在打掃之前引導幼兒做好準備工作,系上小圍裙,帶上小手套,幼兒也很喜歡這樣的環節,可以跟隨音樂做準備工作。讓幼兒在完整的音樂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包括準備工作。讓幼兒打掃不同房間,進一步讓幼兒熟悉音樂,教師采用退位策略,適時引導,并注意個別幼兒的需要,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出示客廳里的窗戶圖片,一個人沒法擦,需要兩個人合作,引導幼兒自由結合,兩個幼兒面對面站好,一起合作擦玻璃,增加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幼兒在自由結合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幼兒人際關系的發展,也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和自己的同伴在愉悅的互動中完成音樂的表現。通過出示打掃干凈的房間和小矮人出場,激發幼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引導幼兒感受勞動后的快樂,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人。整個活動幼兒都在一個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表現、創作,展現自己對音樂活動的理解,從而領略音樂活動的特魅力。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擦地板的不同方法,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多種技能。
2.樂于和同伴合作,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探索并嘗試擦地板的多種方法。
活動難點:
小組合作擦地板。
活動準備:
音樂、大小毛巾、繩子椅子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用小毛巾進行熱身活動。
跟著音樂,用小毛巾做熱身,把小毛巾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活動。(分別放在頭、腳、背、肚子、夾在腿上,做走、跑、跳運動)
二、基本部分: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擦地板。
1.幼兒探索嘗試用小毛巾擦地板的不同方法,(用手、用腳,用腿,用屁股、用腿等。)先單人嘗試。
2.集體嘗試擦地板。
3.小組比賽擦地板。幼兒四人一組用大毛巾嘗試不同的擦地方法,并進行競技游戲。
4.教師總結。(小朋友擦完地累不累呢?在家里,爸爸媽媽也會經常每天擦地,我們今天學會了這么多擦地的小方法,回家后,我們也幫爸爸媽媽分擔一點吧!)
三、結束部分:用輕音樂放松玩雪人融化的游戲放松身體。
現在我們來變成小雪人(教師做成雪人造型,幼兒模仿)
太陽公公出來了,雪人的一只胳膊融化了(左邊的胳膊慢慢的放下)另一只胳膊也融化了(右邊的胳膊慢慢的放下),最后,變成了一汪水(躺在地上變成水)
活動延伸:
幼兒回到家中,和家長繼續探索其他的擦地方法,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活動反思:
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講衛生、愛勞動的樂趣。其實,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既興奮又有意義的事。小班的孩子雖然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但擦擦洗洗等勞動是孩子們最樂意干的。所以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很投入。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整理教師活動,體驗與大家一起勞動的快樂。
2.能幫助家人、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模仿并學習哥哥姐姐整理教師。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事先與大班的教師取得聯系,做好本次活動的準備。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商議活動內容。
提問:我們準備到大班去,和哥哥姐姐一起整理教師,你們想要了解哪些事請?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了解幼兒的想法并簡單記錄。
教師歸納幼兒想法。如看看哥哥姐姐怎么做、模仿他們、請他們教我們等。
2.組織幼兒到大班去勞動,鼓勵幼兒大方地向哥哥姐姐介紹自己,表達自己愿意一起勞動的想法,和哥哥姐姐一起勞動。
3.展開勞動后的談話。
提問:今天你和大班哥哥姐姐在一起干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最高興的是什么?
幼兒結伴交流,教師巡回傾聽。
請部分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請幼兒試著整理本班教室。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活動后,鼓勵幼兒回家幫媽媽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事。
2.本活動不要拘泥于時間的限制。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為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并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五一假期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討論,激發幼兒過勞動節的情感,教育幼兒熱愛勞動,堅持自己的……
3、參與節日游戲。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安全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過節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明天我們幼兒園就要放假了,知道為什么嗎?啟發幼兒動腦筋想問題。
2、教師講述"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歷,讓幼兒了解。
二、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安全、愉快的過好這三天的假期。
1、教師引導幼兒:"放假后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容。
3、創設情境,提問幼兒:可以這樣做嗎?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
三、教師總結假期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一)安全教育
1、不能玩家中的插座、開關、打火機、尖銳或易吞服的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單獨走出家門。若外出游玩時,不離開要牽著大人的手,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3、獨自在家時,不爬陽臺、門窗或其他高處,把門關好,不給家長以外的人開門。
4、不能摸家中的藥品,不到廚房去玩耍。
5、不能在危險地帶玩耍,不做危險游戲;
6、熟悉三個特殊電話號碼的用法。
(二)衛生保健
1、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吃熟食,養成按時進餐和自己進餐的好習慣。
2、多喝白開水,不吃雪糕、不喝冷飲。吃東西以前要洗手。
3、勤洗澡洗腳,勤剪指甲。
四、活動延伸:請家長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有條件的可帶領幼兒去旅游等,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
教學反思:
放假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像出籠的小鳥;等到回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有的孩子傷痕累累為此,我設計了本節活動。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6
設計理念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我國是個淡水資源缺乏且時空分布不均的國家,也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近幾年在國家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中,節約水資源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建立發展節水工程、加宣傳力度、防止污染的制度是讓人們明白:節約,不僅是省錢,更是為了更限度地減少資源的消耗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明天。
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戲中,水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小水滴旅行記、水是人類的好朋友、吹泡泡、沉浮實驗、奇妙的水車、顏色變變變等活動中,幼兒已經完全被水的“魔力”給征服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讓孩子了解國家水資源缺乏,并且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影響的現狀,由此,我設計了《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活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使他們從小就樹立節約的觀念,力宣傳讓身邊的每個人都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不但要從我做起,還要力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通過開展與水相關的主題活動已經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以及水與人類生存密不可分的關系。
2、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觀察記錄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行為,并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二、物質材料準備:
1、多媒體宣傳片:地球的“渴”望。
2、教師設計好的節水宣傳畫白描圖若干、樣例一份、彩筆、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提問:小朋友們,誰能說說水有哪些用途呢?
幼:可以喝的;可以用來吹泡跑,玩游戲;可以用來澆花可以用來洗臉、洗腳……
2、提問: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水,會怎么樣呢?
幼:人就沒有水喝就會活不下去了;我們都會很臟沒有水洗澡;小動物也會沒有水喝的,花和樹也會枯死了;世界上就沒有海了……
二、觀看多媒體宣傳片,請幼兒說說都看見了什么?
指導語:水有這么多的用途,而且對人類非常的重要,可是現在我銘家有很多地方都嚴重的缺水,那里的人們連喝水都很困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田里都干了不能種糧食了、河里都沒有水、池塘也干裂了、小朋友在水坑里舀水……)
三、激發幼兒的同情心,鼓勵幼兒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指導語:小朋友覺得那里生活的人們可憐嗎?你們想不想助他們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四、請幼兒把與家長討論的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拿出來與小伙伴一起分享。
①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洗青菜和洗手的水沖廁所或澆花。
②隨時關緊水龍頭,不讓它滴水。
③用洗衣服的水來洗車,洗鞋子。
④洗手的時候水不能開得太,沖完廁所要關好水龍頭。
⑤下雨的時候可以把雨水用盆和桶接著,存著可以用的。
五、教師提議:
指導語:我們都知道節約用水很重要,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辦?老師自己設計了一個廣告畫,想告訴人們怎樣節約用水,可是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需要小朋友的助!
六、出示宣傳畫樣例,幼兒自由分組、互相合作進行涂色活動,共同制作節約用水的宣傳廣告。
活動延伸
1、將制作好的節約用水的宣傳廣告貼到幼兒園、社區活動中心、生活區,讓更多的人能看到。
2、請幼兒與家長自由設計制作一些小的節約用水的標志,貼在教室和家里有水的地方,提醒別人注意節約用水。
活動反思
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了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體驗勞動的快樂教案篇7
一、活動目的
家庭生活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勞動觀念和習慣,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心——我愛我家,我是家庭一員,我要為我家出力。讓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養成自理、自立的生活習慣。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每個成員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與家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感受親情的溫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敬長輩、自立自強的品質。
二、活動方式
1、每天設置家務作業。
2、開展“我愛勞動”主題班會活動。
三、活動措施
1、以班級為陣地,開展“爭當家務勞動小能手”的活動。
2、以“家務勞動小能手”評比為動力、為龍頭,全面了解學生從事家務勞動的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有效的辦法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技能。
四、時間安排
一周。
五、具體安排
1、開展“爸爸媽媽真辛苦”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中隊活動課進行交流,談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激情,讓他們體會父母的辛苦,下決心為父母分擔家務勞動。
2、“家務勞動小能手,我能行!”家務勞動實踐活動。(為時一周)
讓學生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務勞動,并把當天所做的家務記錄下來,讓家長對在家的勞動進行評價。
4、評出“家務勞動小能手”。
5、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