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福利视频,高清在线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寫方案網 > 教學教案 > 小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

時間: 新華 小學教案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優秀的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1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類比等式變形的過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質,了解等式性質是解方程的依據。

2、會用等式性質解形如x+5=12的簡單方程。

3、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重點:

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四、教學難點:

了解等式的性質。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故事引入:在古代三國的時候,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都不知道怎么辦。這時小兒子曹沖卻稱出了船上石頭的重量。你是怎樣理解曹沖的方法的?

(板書:大象的體重=石頭的重量)

師:曹沖之所以聰明,就在于他“運用了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來解決問題”的策略。今天我們也要用他這個策略解決以下問題。

檢查預習。

(二)講授新課

探究一:學習等式性質

1、師操作:在天平兩側各放一個5克砝碼。

提問: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兩邊關系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加上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并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師操作在剛才的基礎上一個一個減砝碼。

提問:你能用等式來表示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去掉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并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是等式的性質。這也是我們今天解方程的依據。

(三)重點精講。

探究二:學習解方程

師板書x+2=10問:用天平如何表示?

問:如何用剛才的知識解方程?(兩邊都減去2)

1、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畫出天平圖。

2、師在解題示范時要注重“解”和“等于號”的書寫要求。

3、交代檢驗方法。

4、學生試著解方程。

y-7=1223+x=45

組內交流收獲和疑惑。

小組匯報。

教師總結板書: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五)隨堂檢測

1、請你畫圖或舉例說說下面這句話的意思: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圖列方程,并解方程。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

2、通過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等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與雞兔同籠有關的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探討了。

出示題目: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上面數,有35個頭,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籠子里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讓學生以兩人為一組討論。

匯報討論的結果。

(1)、列表:

雞876543

兔012345

腳161820222426

(2)、假設法:

假設籠子里都是雞,那么就是82=16(只)腳,這樣就比題目多26-16=10(只)腳。

因為剛才是把兔子當成雞,一只兔子少算兩只腳,那么多出的10只腳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雞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設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據雞兔共有26只腳來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結解題方法:

教師: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小結: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采用假設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3、獨立解決書中的趣題。

(1)、方程解:

解:設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據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2)、算術解:

假設都是雞。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三、鞏固與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115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讀題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勵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書第115頁做一做的第2題。

提問:根據圖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條大船乘6人,一條小船乘4人)

請同學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解釋算術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設8條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設人數比實際的人數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當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條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條船多算的人數,就是有多少條小船。

10(6-4)=5(條)

8-5=3(條)

這是表示有3條大船。

四、作業

練習二十六第一、二題。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3

教學內容:課本第52頁~53頁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向學校圖書室借來50本圖書準備分給我們班的男、女同學,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分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學各分25本,實際上就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

2、復習鋪墊:我們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數不同,你說這樣平均分合理嗎?該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象這樣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比的應用)

二、新授:

1、教學例1(自己改編):六年級向學校圖書室借來圖書50本,按3:2分配給男、女學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對照課本例2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來共同解答。

師引導:

(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本圖書,男女生按3:2進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數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本圖書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總數的5分之3,女生占總數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嗎?怎樣求?

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解題。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例2的解題過程,再次質疑

3、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并且把書上的例3做完整。

(5)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錦糖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3題。

2.練習十三的第1、3題。

四、作業。練習十三第2、4題。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4

時間:5分鐘

方法:邊看書邊完成下面要求:

1、“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2、書上用了()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雞和兔共8只;

(2)雞和兔共有26只腳;

(3)雞有2只腳;

(4)兔有4只腳;

(5)兔比雞多2只腳。(課件演示)

師:那問題是什么?

生: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雞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學生猜測)還有其它的猜測嗎?

4、介紹列表法:

師:你們猜出的結果雞和兔的總只數都是8只,但是你們猜想的結果都正確嗎?到底哪個是正確的&39;呢?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猜想整理到這張表格中,并進行調整,看看哪個結果才是共有26只腳。(學生活動)

5、觀察發現,列式計算

三、合作交流:5分鐘

假設全是兔,怎樣解決?試一試。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解決雞兔同籠這類問題,有幾種假設的方法?

五、小結檢測:20分鐘

1、小結方法: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多種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2、檢測:

a、問答:

(1)如果老師讓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你會選哪種方法解決呢?

為什么不選擇列表法?難?為什么難?(要列舉的情況很多)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不用列舉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辦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列表折半調整。)

(注:如果前面出現了折半列表,就把這個環節提前講。)

(3)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類似于雞兔同籠的問題有很多的,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些題目?

b、解決問題

(1)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112條,龜和鶴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條船,每條大船乘6人,每條小船乘4人,每條船都坐滿了。問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條?

(3)新星小學”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參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幾人?

作業:p106;1、2、3。

板書:

雞兔同籠

假設全是雞,就有腳8×2=16(只)

比實際少26—16=10(只)

一只雞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本班同學的生日在什么季節進行統計,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對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難點:

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統計格子紙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引入新課

師: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過生日)

1、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呢?(生猜測)

教師貼春,夏,秋,冬

3、學生欣賞四季景-片。

老師準備了綠,紅,黃,白四種顏色的紙卡來分別代表這四個季節。綠色代表什么?紅色呢?-?白色?

同桌記一記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4、每位同學選代表自己生日的紙卡。小組內相互檢查每人是否拿對了。

5、老師想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調查呢?(生匯報)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站排的方法來統計。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

2、合作調查。

3、匯報交流

三、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打開書90頁。涂一涂。注意每個小格代表一人。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現什么?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自由說

四、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要轉來一名新同學,你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呢?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應用

小明看到同學們都表現這么棒,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會,可不知該買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組用喜歡的方法調查,分組統計,完成統計圖。

六、游戲

同學們經常玩剪刀石頭布,今天我們每人玩10次,看自己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平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學生每人1張白紙,用來記錄)

七、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

師: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自由說)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

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于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厘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著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匯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么數的呢?(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數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并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么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并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

六、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7

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內容:

教材108頁---111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和學習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及重要作用,體會教學來源于生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看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調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察主題圖: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課外活動,今天教師帶你們去科學宮參觀科技展,去的同學很多,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參觀人數情況,我們根據收信到的人數制作一個統計圖。

二、合作學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獨立完成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條形統計圖,

2、根據這個(教材108頁圖)條形統計圖能發現哪些信息?提出

問題:①哪兩年參觀人數相同?(答:__年相同)

②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多?(答:__年)③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少?(答:1998年)

3、引導學生說出完成統計圖注意事項,老師再補充:

①必須有標題名稱,名稱中要簡要明了地說出內容和地點,標題下要注明統計內容的時間。

②橫軸、縱軸表示什么要標清楚。

4、除了會完成條形統計圖,還有其它畫統計圖的方法。

三、今天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1、觀察109頁折線統計圖

2、啟以引導:看看這幅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學生說:折線統計圖有格子;有點,還有一段一段的線。

3、邊講解折線統計圖畫法。

①讓學生明白折線統計圖是通過描點連線的方法畫

②相同點:都能看出數據多少

不同點:表示數據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變

化趨勢,能看到整體變化趨勢。

③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特點;哪種統計圖更好。

強調告訴學生:1、象今天這樣用曲折的線段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出數量,還能通過數量反映某一種事物變化的趨勢。

3、兩種統計圖各有各的優點,生活中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鞏固練習:

1、完成110頁例2及做一做。

2、讓學生去調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況并制作出統計圖。

小結:

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學會折線統計圖畫法和特點,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x位數,100是x位數,82是x位數。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個x;2在x位上,表示x個x。

(3)、36是由x個十和x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x;99里有x個十和x個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x、3769、70、x、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__○9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運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識,培養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使理解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輔墊

(一)讀題列式,并說一說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4個13是多少?18個20是多少?

小結:整數乘法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二)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復習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三)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引入

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二)討論:

1、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3、你覺得哪個算式比較簡便?

4、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什么聯系?

(三)教師提問:小數乘整數該怎樣計算呢?

教師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復習中得到的規律來解決呢?

(四)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例1

教師提問:為什么要把675縮小10倍呢?

(五)請學生看書學習今天的內容第1頁,覺得重要的地方畫下來。

三、質疑小結

(一)今天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同學概括一下。

(二)提問:計算小數乘整數時為什么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法進行計算?依據是什么?

(三)你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四、反饋調節

(一)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來。

14個9.76的和是多少?

5個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據填結果。

()()

()()

()x()

五、課后作業

(一)計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見遠處打閃以后,經過4秒聽到雷聲。已知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閃的地方離小明有多遠?(從打閃起到看見閃光的時間略去不算)

七、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例、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計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計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學數學教案1000字篇10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環節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環節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環節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減數=被減數-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5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