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福利视频,高清在线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寫方案網 > 教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

時間: 奕玲 語文教案

為了身體健康,我們需要學習春季傳染病的防護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1)

一、活動背景:

針對最近廣州市流行性感冒,發燒的學生較多,再加之春天氣候變化無常,溫度忽高忽低,早晚溫差大,人體免疫系統來不及調節、適應外界變化,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趨于活躍,就容易患病。春天許多人到野外踏春,領略春的氣息,欣賞各色迎春的花,但伴隨四處飛揚的花粉,也可能引起對花粉有過敏體質的人致病。春季容易使病原在狹小空間里相互傳播,春天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許多傳染病同時又能引起其他較危重的并發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為了及時防范春季傳染病的發生,確保學生身體健康,本周主題隊會特安排為“預防春季傳染病”主題隊會。

二、活動目標:

1、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好衛生值日,保持環境清潔,經常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

2、要求同學們熟記預防疾病15字訣:“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常通風、曬衣被”。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

2、準備好課件。

四、活動形式:

互動、競答、討論等。

五、活動過程設計建議:

1、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

①流行性感冒

②肺結核

③麻疹

④水痘

⑤腮腺炎

2、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3、各傳染病的臨床表現。

4、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重要性。

5、預防春季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①控制傳染源

②切斷傳播途徑

③保護易感者

6、預防傳染病的注意點:

①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②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③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④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⑤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⑥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⑦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⑧學生應學會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教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7、中隊輔導員點評。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2)

一、活動目的:

1、春季是各種傳染病多發季節,避免傳染病在校內發生。

2、讓學生了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進行預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預防教育。

3、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二、活動過程:

1、全體起立,唱國歌。

2、輔導員宣布主題班隊會正式開始。

3、主持人講話:

同學們,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我們為了學生的健康,開展本次班隊會,希望同學們能更多地了解有關傳染病的知識。

4、觀看《構建無結核病的和諧校園》的影片。

5、向學生進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

(1)手足口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2)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

(3)麻疹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6、小組討論:

如何從身邊做起,如何講好衛生,如何預防各種傳染病。

7、發出倡議

同學們,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大家講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一定就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8、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傳染病的防治”主題班隊會,我們了解了更多的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希望大家要愛護自己的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傳,發動家人講好衛生,預防各種疾病。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3)

最近一段時間,流感在學校大范圍傳播,影響較為嚴重。春天由于氣候變化異常,是各種常見病的高發季節,它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望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使學生對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作一了解,以便學生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的發生,從而使學生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成因

冬春交替之際,人體內部系統還來不及適應氣候變化,加之初春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人體免疫系統來不及調節、適應外界變化,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趨于活躍,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后,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

3、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 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風疹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癥狀。多在發病后1到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布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

三、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主要途徑有:

(1)飛沫傳播:當學生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通過唾液飛沫、空氣飛沫將病菌傳播給他人。

(2)灰塵傳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時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擰鼻涕。

這些臟物干燥后,病菌就夾在灰塵中隨空氣到處飛揚,結果被健康人吸入就會感染。

(3)直接接觸傳播:手是傳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徑。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們所接觸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觸患者的物品,這是病菌就有可能從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后,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

四、預防傳染病的注意點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學生應學會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教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4)

春季來臨,氣溫漸漸回復,自然界各種微生物也開始活躍起來,正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春季傳染病大多通過呼吸道傳播,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學校人員密集,一旦發生傳染病,極易傳播流行。因此,了解足夠的春季傳染病知識對于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腦、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流行傳播的機率很高。

癥狀: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傳染源:流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空氣飛沫直接傳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癥狀: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嚴重時嗜睡、頸部強直、噴射樣嘔吐、昏迷、休克。

傳染源:流腦病人或帶菌者。

傳播途徑:空氣飛沫直接傳播。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了急性的傳染病,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癥狀:可概括為“三、三、三”。

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

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

傳染源: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

癥狀: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

傳播途徑: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有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即可有效的控制傳染病的流行。我們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即是分別針對三個基本環節中的某個環節的,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并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如發生上述典型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明確診斷,正確治療,不要擅自處理,以防延誤病情。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5)

教學目的

知道常見的春季傳染病,了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培養健康的體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日常生活的一些患病現象導入本課。

二、講授

(一)、基本知識

1、水痘

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診后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疼、無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為傳染源,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傳播。

患病時出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癥狀,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4、麻疹

麻疹病人為傳染,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患病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3至7日后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日,亦可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瘢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到影響,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隱形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病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家畜、野禽)以及鳥類。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發現人與人之間有效傳播的證據。早期癥狀與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高熱(大多持續38oC以上)、咳嗽、咽疼、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

(二)、預防要點

1、在人群聚集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

2、勤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3、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4、避免與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的免疫能力。

7、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8、避免接觸貓狗、禽鳥、鼠類及其糞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觸,一定要洗手。

9、發現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動物,不要觸摸,應立即報告。

三、小結:

四、作業

爭當健康小衛士,向父母、親朋及鄰居宣傳疾病的防控知識。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班會課中的看錄像、看照片、知識競賽等,讓幼兒對傳染病的發生、傳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讓幼兒知道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

2、激發幼兒講究衛生,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圖片,播放錄像

二、組織討論:

1、幼兒討論關于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預防。

教師總結:預防傳染病其實并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病:

1、頭發:頭發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__,指__縫內無污垢。

5、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6、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7、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8、桌兜:整潔無雜物。

9、不吃生或半熟的雞鴨鵝及雞蛋

10、盡量不要接觸豬和鳥類。

預防措施:

1、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補充營養,保__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

2、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勤洗手,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3、應盡量在正規的銷售禽流感疫情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學校及幼兒園應采取措施,教導兒童不要喂飼野鴿或其他雀鳥,如接觸禽鳥或禽鳥糞便后,要立刻徹底清洗雙手。外出在旅途中,盡量避免接觸禽鳥,例如不要前往觀鳥園、農場、街市或到公園活動;不要喂飼白鴿或野鳥等。

6、不要輕視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癥與其他流行__感冒病癥相似,如發燒、頭痛、咳嗽及喉嚨痛等,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癥狀時,應戴上口罩,盡快到醫院就診,并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并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__。

春季傳染病防護知識教案(篇7)

隨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兒童為傳染病的高發人群。

1.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時期。

2.幼兒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當突然受涼、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癥。

4.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

作為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酒房間,

注意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溫度在18-20℃,濕度在50-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3-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從小給孩子必要的身體鍛煉,多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議家長從春天起用冷水為孩子洗臉,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著,孩子穿衣要適當,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要以脊背無汗為適度。很多家長把孩子包裹得很嚴密,誤以為這樣就不會得病。其實孩子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動,一活動就汗水淋淋,風一吹就易感冒。平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給孩子平衡膳食,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飲食上可以多給孩子補充些維生素,多給孩子喝水也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5.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注射疫苗,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力,以預防傳染病。

6.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和人群較為擁擠的地方。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

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