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1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弄懂課后題1。
2、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3、能聯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幾個詞語:為難、連蹦帶跳、去路、沒、趟等。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媽媽說的話。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略知一、二段
1、師講故事的開頭(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問:同學們,故事講到這兒,你覺得小馬怎樣?為什么?
生:我覺得它很懂事,因為它懂得幫媽媽做事。
生:我認為它是個聽話的孩子。因為它一聽說能幫媽媽做事,就很高興。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小馬第幾次來到河邊才過了河?它是聽了媽媽說的哪句話才下決心過河?用“~~~”畫出來,并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詞
1、(出示投影片),抽學生逐段讀課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A、媽媽所說的“別人”在課文中指誰?
B、“別人”都是怎么說的?用“=”畫出來,想一想,它們說的話對嗎?
C、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馬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用“一一”畫出來。
2、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3、交流討論結果
A、學生答了1、2問后,發散:這時候,如果你是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你會怎么辦?
生:我會想一想它們誰說的話有道理。
生:我會自己去試一試。
B、學生答第3問,并抓重點詞“立刻”、“連忙”。
四、讀最后一段,體會中心句
1、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么做的?它實踐的結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圖說說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3、你從老馬的話中想到了什么?
生爭論:媽媽的話一定是對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生:我會親自動手去做一做。
生:我會去做試驗,找到解決辦法。
五、總結,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做?
六、續編故事
1、師講故事的開頭:過了幾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幾天幾夜,河水漲了老高。外婆打電話來找老馬,說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馬聽了十分著急,對小馬說:”孩子,你先給外婆送點東西吧。”小馬馱起面飛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
2、請同學們幫小馬想辦法,把這個故事編完整。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2
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5課《贈汪倫》這首古詩,該課文教學用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及地位
《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是訓練二年級學生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感情的極好作品;這首詩是唐詩中的,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詩歌教學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突破生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
2、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想象情景,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引導學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采用談話法、朗讀感悟法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眾所周知,讀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詩人情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個層次讀,達到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感悟”,“精讀課文,情感內化”,這樣逐層遞進地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中蘊涵著朋友之間美好真摯的友情。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教給學生整體理解詩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種形式和步驟,反復引導學生朗讀,通過“初讀總體把握詩意——細讀具體理解詩情——精讀全面體會感情”三個步驟,邊讀邊想,品詩中字詞,悟詩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全面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抽查背誦上節課所學的古詩《回鄉偶書》
(這樣既可以鞏固舊知,又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新課中來。)
2、提問:有誰學過或讀過李白的詩?
(用學生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導入,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很自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新舊知識連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贈汪倫》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李白的詩了。因此,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自由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然后齊讀,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中寫誰送別誰?
(從整體上初步感知古詩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1、2句詩,并提問:從“忽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這兩句詩中同學們知道汪倫是怎么送李白的嗎?
(2)齊讀三四句詩,并理解詩人將“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的作用及體驗詩句“夸張”的寫法。
(3)再齊讀一遍古詩。
(細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思想。)
4、精讀課文,情感內化
師生合作探究學習,想象情景,根據詩句描寫的景物,說說此畫面。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李白與汪倫的比桃花潭水還更深的深厚友情,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打下基礎。)
(三)讀背感悟,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思想。
(教師范讀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可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2、在學習全詩和范讀的基礎上,再加以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熟讀古詩,然后背誦古詩
(讓學生在誦讀和背誦中反復感悟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情。)
(四)古詩新唱,升華感情
欣賞并學唱兒歌《贈汪倫》,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升華感情。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收集其他古人離別詩句。
(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積累語言,拓展知識面。)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3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本課生字。利用加一加、減一減、聯系生活實際等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注意讀出大家對開滿鮮花的小路的贊美之情。
3、能夠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圖畫理解“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等詞語的意思。
4、能夠通過“驚奇地”“奇怪地”等詞語體會小動物們對開滿鮮花的小路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自讀識字
1、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看到圖上畫了什么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路呢?
板書:開滿鮮花的小路。是呀,這真是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板書課題),一起讀。
今天,我就要帶大家走上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的來歷還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初讀識字。
(1)你們想讀一讀這個故事嗎?
(2)那就請同學們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別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生朗讀課文,自主學習。
4、看到小朋友們這么用心地學習,我給大家設立了關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大家有勇氣闖過去嗎?
第一關:看生詞娃娃們可高興啦,忍不住先跳出來和大家見見面,(出示生字卡)讓我們一起叫叫生字娃娃們的名兒吧。全班齊讀生詞。
5、師:大家真棒,第二關等著大家呢?快來看生字娃娃們也跑出來了,讓我們開火車讀一讀吧。
(1)開火車讀生字。
(2)請個別同學試讀。
6、第三關:下面它們脫掉了拼音小帽,變了樣兒,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開火車讀一個組一個詞,進行檢查過關。
7、師:生字娃娃很高興和大家交朋友,不過,你們要想辦法記住他們的樣子才行。
(1)生自由認讀。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主要利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引導識字,并出示詞卡加強記憶。)
(3)郵、遞、裹、粒、懊、啊、猬、籽都可以運用熟字加偏旁識記。
(4)堆、禮可以利用熟字換偏旁識記。
(5)破、漏、局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形象識記。
8、檢查讀生字詞。
同桌互相讀生字,畫笑臉鼓勵。
二、品讀領悟。
1、生字、生詞寶寶又跑回了課文中,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大家思考一下:
課件出示:課文中出現的動物有()、()、()、)和()。(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
借機識記刺“猬”太太的“猬”字,利用象形字圖形變化課件進行記憶。
2、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為什么會在春天出現?這些鮮花是什么樣子的?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這些美麗的鮮花?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課件出示)
(1)看到門前開著一大片絢麗多彩的鮮花,她驚奇地說“這是誰在我家門前種的花?多美啊!
(2)看到門前開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她奇怪地問“這是誰在我家門前種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門,花香撲鼻,她看見門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貍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3、品讀。
(1)見過開滿鮮花的小路嗎?是什么樣子的?
(絢麗多彩的鮮花是指各種各樣的花色彩燦爛美麗,形容色彩華麗,絢麗無比。)
(2)課文中還有哪個詞也是說明鮮花顏色多的?
(五顏六色)
小路上有五顏六色的花,你猜一猜有什么顏色的?
這么美的小路、這么美的鮮花,誰能美美地讀一讀?(讀完請學生評價)
(3)分角色朗讀7—11自然段。
4、談話:同學們讀得多好呀!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實在太美了。動物太太們贊不絕口,小動物們在小路上蹦啊跳啊。可是,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么來的呢?怎么會開滿鮮花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下節課再來解決吧!
三、拓展延伸。
思考: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么來的呢?怎么會開滿鮮花呢?你能找到答案嗎?試試看吧!
四、作業。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選擇“絢麗多彩”或“五顏六色”任一個詞寫一句話。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4
教學目標:
1、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注意讀出大家對開滿鮮花的小路的贊美之情。
2、在感知體驗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生發出欣賞美、贊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3、掌握學習課文的方法以及小組探究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感知體驗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生發出欣賞美、贊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鼴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們想和它一起去嗎?
(生:想!)
2、走在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上,你們發現了什么?
(指名認讀生字)
3、讓我們再一次去聞聞路邊花朵的芳香吧!
(點擊“花朵”出現生詞)
學生開火車認讀。
4、讓我們再一次去領略那條開滿鮮花的小路的絢麗多彩、紛紡撲鼻吧。指導讀通讀順,齊讀。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1、找出課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讀一讀。
2、分角色朗讀。
(根據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
3、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描寫鮮花美麗的句子,特別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為什么不用同樣的“多美啊!”
(1)看到門前開著一大片絢麗多彩的鮮花,她驚奇地說:“這是誰在我家門前種的花?多美啊!
(2)看到門前開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她奇怪地問這是誰在我家門前種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門,花香撲鼻,她看見門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貍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三、探究: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么來的?
1、學生分小組自學。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示:
(1)是誰給鼴鼠先生寄來了一個包裹?
(2)這個包裹和開滿鮮花的小路有什么關系?
(3)為什么說長頸鹿大叔寄來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禮物啊?
2、小班內交流討論,做好分工。
3、請同學匯報交流。
生1:是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了一個包裹。
生2:這個包裹里面裝的是花籽,鼴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師:這個不小心一詞用得真好。老師為你點贊。那你是從哪兒發現鼴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
生2:鼴鼠先生拿著包裹,來到松鼠太太家。他問松鼠太太:“長頸鹿大叔寄來一個包裹,請您看看是什么東西?松鼠太太拿過來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沒有。原來包裹破了,里面的東西不見了。看來都漏在來時的路上啦!鼴鼠先生很懊喪。
師:從哪一個字就能準確看出鼴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生3:漏。從漏字就能準確看出鼴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師:那鼴鼠先生愿意撒在路上嗎?
生4:不愿意。
師:從哪個詞了解到的呢?
生5:懊喪。
師:你能說說懊喪的意思嗎?
生6:懊悔、沮喪。
師:你能用懊喪說一句話嗎?
生:……
師:為什么說長頸鹿大叔寄來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禮物啊?
生1:因為花籽長大后開出了絢麗多彩的花。
生2:因為這些花都很美。
生3:因為這些花是拿來給大家欣賞的。
生:……
4、師小結。是啊!花籽開出了絢麗多彩、五顏六色的花朵,這些花朵開在路邊,供大家欣賞,多么美好!所以說長頸鹿大叔寄來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禮物!同學們,有好的東西,我們要學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課文中“美好的禮物”是指的長頸鹿大叔寄給鼴鼠先生的花籽。那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禮物?大家一起說說吧!
五、作業。
我也來寫寫“美好的禮物”。要注意交待清楚你的美好的禮物是什么?為什么說它美好呢?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初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1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生字詞的書寫,理解。
教學難點:
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二、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詞。
2、讀一讀,請學生領讀。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暢。
4、學習生字詞
請學生自形分析,并說說注意點,尤其是"曾"的筆順。
三、課堂鞏固練習。
在課本上描紅。
四、布置作業。
《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詞的書寫。
教學難點:
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出停頓的要求來。
二、細讀課文。
1、集體讀第一小節,其余人思考
哪些詞語能反映"我"還小?
哪些詞又能"我"的高興呢?
2、指導重讀"懷里、背上、黃鸝、野菊"等詞語。
3、自由練讀。
4、請學生讀。
5、讀第二小節,體會孩子嬉戲時活潑愉快的童年生活。
6、讀第三小節,讀"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語,體會鄉下孩子的懂事與勤勞。
7、讀第四小節,強調"陽光、曠野"感受農村天地的廣闊和前景光明。
8、逐節導讀。
9、看圖指導全課。
10、齊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2、學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其中哪個字?
4、口頭擴詞。
5、課本上描紅。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習字冊》上相應的字描紅、仿影、臨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生字詞的熟練掌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朗讀全文。
其他人聽他是否讀出自己的感情來。
二、評議小結。
三、同桌練習。
讀出鄉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滿足感來。
四、請學生讀。
五、指導背誦。
回憶鄉下孩子的成長過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背誦。
同桌互相嘗試背誦。
七、課堂練習。
1、比一比,組詞。
懷( ) 灶( )
壞( ) 肚( )
扁( ) 含( )
編( ) 念( )
2、造句。
編織——
動聽——
八、完成《語文練習冊》。
九、課堂小結。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語言美麗,每一節詩都相當于一幅美麗的圖畫。
(2)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代講,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與情趣。
二、說教法
詩歌重在朗讀,嘗試把詩的意境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這節課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來完成。因為每個人的感悟與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未用一些美麗畫面,也未用錄音。想讓學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獲。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例如朗讀:讀出力度、讀出長度、讀出速度;讀課文一讀字音、再讀節奏、三讀意境;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去推敲,去分析感悟,這都是學習詩歌的一些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由讀導入,步步深入。以“秋”貫穿整個課堂,說秋、誦秋、品秋,誦讀出秋意,達到課堂的高潮,這一點做的不夠很好。作業也是為了進一步品秋,讓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思考。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
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這一點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學,教師不是簡單的教給,而是給予一定的影響,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重難點放在了誦秋上,每一節詩都突出幾個詞語,在誦讀中感悟、理解。
4、說明采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心中有數,更加明確我們課堂要做的事及步驟。
5、說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板書是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因為前面誦讀部分做的到位,歸納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書部分點明熱愛贊美的情感。簡單,明白為目的。突出中心、主題。抓住三幅圖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來設計,讓學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讀的課文以后講時,讓學生先讀,再做指導,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記住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簡單篇7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冀教版。二年級下冊 第19課
二、教材分析:
《銅板的響聲》以生動、風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為幫助一位窮人而嘲弄、取笑飯館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選詞用語、各段銜接自然,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三、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十七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阿凡提喜歡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幫助弱者的性格,體會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與智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豐富知識積累。
四、教學指導思想:
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舒展的學習環境和現代的信息技術環境中,自由地放飛心靈。通過各種教學、多媒體手段使孩子喜歡讀書、識字,主動地讀書,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五、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播放配有主題曲的阿凡提動畫,師相機引入阿凡提此人
2.學生交流對阿凡提的了解。
[電教設計意圖:在此環節把握兒童的心理,利用課件出示阿凡提這一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有動畫、有聲音,吸引、調動學多種感官,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充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在動畫片中看到的阿凡提形象,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
3.師引入課題。板書:19 銅板的響聲
二、初讀識字,掃除閱讀障礙
1.學生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玩闖關游戲,認識、記憶生字。
(第一關:我會認)
大屏幕出示7個詞語,學生各種形式讀。出示圖片,了解銅板。
[電教設計意圖:師點擊出示銅板的圖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知道銅板不是過去用的銅錢,初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
認識4個提手旁的字。
[教學設計意圖:找出4個提手旁的字,理解它們都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感受中國文字的趣味,激起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
(第二關:我會讀)
大屏幕出示句子,要求讀正確、通順,有標點的地方停頓。
[教學設計意圖:在句子中認識幾個詞語,并通過讀句子初步感受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 ]
(第三關:我會說)
大屏幕出示四字詞語。學生聯系課文理解打抱不平、兩相抵消,找出不緊不慢、又罵又打的特點,仿說。
[教學設計意圖:在理解詞語時,先說本意再結合課文,學生理解得更透。通過找特點,認識ABAC型詞語,并通過仿說來加強記憶,增加積累。]
[電教設計意圖:用闖關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激起學生的挑戰欲望。利用每關的變化,緊緊抓住學生眼球,高效的完成生字認讀環節,使學生認字的過程變得簡單而有樂趣。]
三、精品細讀,體會人物個性
1.學生大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學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生再讀課文,選擇印象深刻的人物,勾畫表現他特點的句子。
[教學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選擇的余地和創造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欣賞中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3.互動交流:精讀重點句,展開想象,體會印象深刻的他是怎樣的人。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感情,了解人物個性。
[教學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及描述他的句子進行交流,深化體驗,引起共鳴。精讀階段悟情,側重于朗讀訓練。朗讀渲染,激發想象,促使學生潛心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營造了開放的、自主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電教設計意圖:師出示三個人物的圖片,預設三個人物的句子,學生說哪句,師點哪句。給學生視覺體驗,輕松、自然的練習感情朗讀,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四、角色朗讀,享受閱讀樂趣
1.播放配字幕的無聲動畫片《銅板的響聲》。
[電教設計意圖:播放無聲動畫片視頻,激起學生的配音欲望。出示字幕,學生樂于接受,還能重溫課文內容,為下環節的分角色讀文、練習配音,打基礎。]
2.播放無聲動畫片,學生分組分角色練習讀文,練習給動畫片配音。
3.指名給動畫片配音,可以看書,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
[教學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課文服務,發散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想象力。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復述能力和創新能力。]
4.學生評價,評選優秀配音員。
[教學設計意圖: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敢說,教學生會評價,及時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拓展欣賞,激活人物形象
1.展示課外搜集的關于阿凡提人物原形、人物形象、有趣故事的資料。
[教學設計意圖:教師充分挖掘課文以外的資料,利用生動逼真的圖片、優美的音樂及親切的解說,調動其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對阿凡提的喜愛之情。】
[電教設計意圖:學生喜歡看哪個資料,就點擊哪個資料。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認識一個立體的阿凡提。]
2.鼓勵學生搜集關于阿凡提的資料,記在小本本上或講給大家聽。
[教學設計意圖:繼續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復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