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59——60頁的內容“統計圖的選擇“。
教學目標:
1、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重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
能針對具體情況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導入
說出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各自特點。
二、看圖分析,回答問題
1、電腦課件呈現下面三幅統計圖。
獲得信息 ,學生回答
條形:表示數量的多少
折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扇形: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學生看書
試說,討論
匯報:從條形統計圖中很直接看出29屆獲得的獎牌最多;從折線統計圖中看出金牌數的變化;扇形統計圖能看出29屆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學生互相說說特點
第(1)小題,表示各種數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應該選擇扇形統計圖;
第(2)小題,表示各種數量的多少,應該選擇條形統計圖;
第(3)小題,表示身高的變化情況,應該選擇折線統汁圖。
奧運會
折線統計圖:數量的多少
條形統計圖:數量的變化
扇形統計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第(1)小題,表示各種數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應該選擇扇形統計圖;
第(2)小題,表示各種數量的多少,應該選擇條形統計圖;
第(3)小題,表示身高的變化情況,應該選擇折線統汁圖。
三、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的“練一練”。
四、全課小結
說一說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奧運會
折線統計圖:數量的多少
條形統計圖:數量的變化
扇形統計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課后反思: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聯系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概括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能夠正確地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事物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系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正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商不變的性質。
(1)誰能很快地直接說出4125的商?
(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4125=(414)(254)=164100=16.4)
(3)你這樣做根據的是什么?(商不變的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
2.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1)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2)通分練習:
(3)我們進行約分和通分根據的是什么?(分數的基本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
3.求比值的練習。
8∶4=48∶12=16∶8=
24∶18=40∶16=15∶5=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規律可循?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1)創設情境。
2∶4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可以寫成2∶4=24,再想想,2∶4等于4∶8嗎?你是怎么想的?(2∶4=24=(22)∶(42)=48=4∶8)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①小組討論:看看上面的兩個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規律?
②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強調同時、相同、0除外這幾個重點的關鍵詞語。
(3)出示課題,這就是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3.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1)引出比的基本性質的作用。
例一年級有學生45人,二年級有學生40人,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多少?
請同學回答:有的同學說是45∶40,有的同學把45∶40化簡成9∶8。
討論: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寫成45∶40好呢,還是寫成9∶8好?(寫成9∶8能使數量間的關系更加簡明。)
(2)解釋什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簡分數?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3)化簡比。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這是一個整數比,但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請你在練習本上把它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直到前后項是互質數為止。)
這個比的前、后項是什么數?(分數)
18)這里為什么要同乘以18?(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只要把比的前后項都乘以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8,就可以把分數比轉化成整數比,進而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概括:怎樣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后項同時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為整數比,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把1.25∶2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如何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④小結;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步都化成整數比,接著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后項同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使比的前、后項成為互質數。)
(4)區別化簡比和求比值。
①出示練習題:化簡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填表之后用投影進行訂正。
討論:由于化簡比的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通用,再加上兩種計算的結果在形式上有時是一致的,如8∶12,化簡比和求比值的結果都
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個數,可以寫成分數、小數,有時也能寫成整數。而化簡比則是為了得到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但是不能寫成帶分數,小數或整數。)
(三)鞏固反饋
1.完成第57頁的做一做。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用投影儀集體訂正。
2.完成第59頁第6題。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40米,有一種噴氣式飛機每秒最快飛行578米,寫出這種飛機最快的速度同聲音速度的比,并化簡。
578∶340=17∶10
3.填空:(口答)
(1)85∶51=(85())∶(51())=5∶3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五)布置作業
第58頁第5題,第59頁第7,8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復習準備中,從復習商不變的性質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入手,啟發學生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還深深地受到了事物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對于比的基本性質,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其內容,更重要的是會應用,即化簡比。例1的3道小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種情況化成最簡整數比的方法:(1)是整數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2)是分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成兩個整數比再化簡;(3)是小數比,第一步應用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位數的方法化成整數,再化簡。
最后鞏固練習中的第3題是提高題,要求學生說一說怎么想,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3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感受合唱歌曲和諧、優美的音樂情緒。
2、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用悠長的氣息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的標題是“星空暢想”。星空能引起人無數的遐想,自古到今,
關于星空有著很多美麗的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
銀河并不是“河”,但說它是一條巨大的“天河”也未嘗不可。銀河最少有2000億顆恒星組成,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顆行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童聲合唱歌曲《我愛銀河》。
二、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1、聽歌曲《我愛銀河》錄音范唱。
2、歌曲優美動聽,銀河是童聲合唱團的名字,銀河合唱團員親密合作、共同閃爍,美麗而純潔。我們在合唱時也應做到人人努力,使聲音和諧,讓合唱的聲音美妙動人。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隨錄音學唱歌詞。
注意:A、弱起樂句的起始,第二樂句要準確起唱。
B、第一、三樂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較易混淆。
5、隨教師學唱第二樂段歌詞,引導學生注意合唱部分的第二樂句。
注意:第二結尾最后兩個音“銀河”,用稍弱的力度
6、將兩個樂段連起來演唱,并由學生自主設計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7、跟伴奏帶練習歌詞。
三、教師小結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象。
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認識到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的圖象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根據正比例的特征來判斷兩個變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正比例要滿足哪兩個條件?
生:要滿足兩個條件
1、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
2、兩種量相對應的比值不變。
師:請同學們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為y和x是兩種相關聯的量,隨著x的變化,y也在不斷變化,y和x的比值始終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師:看來對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已經掌握,下面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通過圖畫的到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板書課題:畫一畫)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課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導入本課。)
二、動手畫圖,理解含義。
填表,說一說表中兩個量的關系。
一個數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這個數的5倍
(1)學生填表。
(2)學生匯報。
(3)誰能說一說這兩個量的關系。
這兩個量在不斷變化,并且一個數增大,它地5倍也不斷增大,但他們的比值不變。所以這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帶領學生看懂圖,明確圖上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明確各點所表示的含義。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點,掃清障礙。)
三、試一試
1、在下圖中描點,表示第20頁兩個表格中的數量關系。
2、思考:連接各點,你發現了什么?
生:所有的點在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設計意圖:學生會很形象的看到所有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進一步體會當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時,所繪成的圖是一條直線。)
四、練一練
1、圓的半徑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師:因為圓的面積和半徑的比值不是一個常數。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圖,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所形成的的圖形是不是一條直線?
(設計意圖:從反方進一步證明成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形成的圖像不是一條直線。通過對比方式,再次驗證結論。)
2、乘船的人數與所付船費為:(數據見書上)
(1)將書上的圖補充完整。
(2)說說哪個量沒有變?
(3)乘船人數與船費有什么關系?
(4)連接各點,你發現了什么?
3、回答下列問題
(1)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根據右圖,先估計圓的周長,再實際計算。
(3)直徑為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直徑為1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把下表填寫完整。試著在第一題的圖上描點,并連接各點,你發現了什么?(表格見書上)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鞏固所學。)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說明什么是相反意義的量(意義正好相反)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4℃”和“—4℃”的意義相同嗎?有什么不同?(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負號能不能省略不寫?為什么?
②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征,并能根據圖象解決相關簡單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重點難點:
能根據數量關系式或圖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課講授
教學第46頁內容。
教師出示表格(見書),依據表中的數據描點。(見書)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鉛筆的數量是7支,那么鉛筆的總價是多少?②總價是4.0的鉛筆,數量是多少?③鉛筆的數量是3支,那么鉛筆的總價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它們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體會?
組織學生分小組匯報,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①正比例關系的圖象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
②利用正比例圖象不用計算,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二、練習講授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頁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正比例的意義及判斷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說明為什么成正比例。a.電是隨著用電量的增加而增加;b.電費與用電量的比值總是相等的。
師生共同訂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km,2小時行駛180km,3小時行駛270km,4小時行駛360km,5小時行駛450km,6小時行駛540km,7小時行駛630km,8小時行駛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發現了什么?
③教師點撥:隨著時間的變化,路程也在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④教師:根據計算你們發現了什么?指出: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固定不變,在數學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們繼續學習和練習。
2、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第2題。
(2)完成教材第49頁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做,后由老師抽查。在抽查第(1)小題時,多讓不同的學生回答。做第(2)小題時應多讓學生們交流。第(3)小題匯報時要求說出,你是怎樣估計的,上臺在投影儀上展示估計的思維過程。
(3)解決教材49頁第4題:①投影出示書中的表格,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a.動手畫一畫,指名匯報圖象特點。b.組織學生說一說,相互交流。
提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斷它們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判斷它們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課堂作業
1、根據x和y成正比例關系,填寫表中的空格。
2、看圖回答問題。
(1)在這一過程中,哪個量沒變?
(2)路程和時間有什么關系?
(3)不計算,從圖中看出4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4)7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課堂小結:
教師: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設計:
正比例圖像
圖像: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六年級教案電子版數學篇7
復習內容:第12冊P92—93“練習與實踐”7—9題。
復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熟練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問題之間的聯系,并能熟練解答。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與融會貫通。
2.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和游戲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課前設計:
1.出示習題。一種圖書打八折后售價是20元,這種圖書原價是多少元?
2.學生練習、交流、檢驗。
3.練習P93第7、8兩題。指導學生理解“降價10%”的含義。第8題提醒學生注意:兩種襯衫的原價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現在售價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兩種襯衣現價的和。
4.練習P93第9題。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求出所框的4個數。